近年来,芜湖市以“半城山半城水”的生态优势为依托,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通过建设123个无障碍“芜小园”口袋公园、创新特奥运动发展模式、搭建残健融合平台等举措,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助力残疾人共享运动快乐,实现人生价值。
2024年,芜湖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部学生姚华举在全国特奥滚球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这个内向的男孩,在教练个性化训练和心理辅导下,MK体育不仅收获了奖牌,更找到了人生价值。他的蜕变,正是芜湖市特奥运动发展的缩影。
针对智力残疾人易出现的健康与情绪问题,芜湖市委市政府以市特教学校为核心,构建“特奥运动发展体系”。该校依托全市唯一的室内25米直线跑道、大型体育馆等专业场地,以及经特奥东亚区认证的教练团队,形成“筛查摸底—试训—选拔”科学培养机制。学校创新开设软式曲棍球、轮滑等课程,并试点学前段特奥幼儿计划。
“残疾人体育不是‘小众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2022年,芜湖市残联联合爱心助残联盟成立全省首个“文体联盟”子联盟,开创残健融合新模式。2023年3月,首届“残健融合 为爱奔跑”小马拉松活动吸引300人参与,世界冠军顾雪宋担任公益大使领跑;2024年第二届活动参与人数递增,赛事服务机制全面升级,成为全市残疾人体育品牌项目。
联盟还联动高校、公益组织延伸服务链: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蔡维敏团队累计为心智障碍儿童提供篮球康复训练6000余人次;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挂牌“孤独症运动康复训练基地”,开展专项训练200余场。
为实现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芜湖市打出“政策+设施+人才”组合拳:全市123个“芜小园”口袋公园均配备无障碍设施,镜湖清淤工程同步规划残疾人亲水步道;每年选派特校教师参加国内外特奥教练培训,组建专业体育康复人才库;建立“政府主导、联盟搭台、高校赋能、全民参与”机制,孵化助残体育社会组织。芜湖市残联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体教、体医融合,探索“体育康复进家庭”项目,让更多残疾人通过运动重拾生活信心。
从姚华举的奖牌到万人奔跑的赛道,从特教学校的训练馆到街角的口袋公园,芜湖市正以山水为卷,以体育为笔,书写着“残健共融、全民共享”的温暖篇章。(记者 奚璟)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打造全民健身“芜湖样本” 助力残疾人运动快乐31405新闻中心0新闻09612025-0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