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天津体育学院院长张欣就天津体育学院在新时代的担当与发展,以及助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等话题与记者展开深入交流。
张欣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思路创新、举措有力且内容务实,成绩亮点突出,令人深受鼓舞,催人奋进。改革创新是贯穿报告的鲜明主线。他举例道:“去年,中央级头部企业总部落户天津,还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总部落地。天开高教科创园持续拓展,新兴产业高速增长,海河产业基金的引领带动作用愈发凸显。同时,天津在制度创新方面成果显著,如建立全国双首个数据跨境流动政策体系,引入全国首家外商独资的三级综合医院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天津在吸引优质资源、推动城市发展上的决心和行动力,展现了改革创新的鲜明主题和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也让张欣感触颇深:“去年津静线实现开通,极大地便利了周边学校广大师生和团泊西区群众的出行。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求实效、暖民心的担当作为,同时对于团泊健康产业园区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谈及体育院校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张欣谈道:“我们体育院校要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主力军,这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在体教融合方面,天津体育学院已经迈出坚实步伐。学校与市体育局共建了赛艇、橄榄球、羽毛球、棒球等多支专业运动队。在巴黎奥运会和全运会上我校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我们要更新理念,超前布局新兴项目。比如攀岩、小轮车、霹雳舞等,这些新兴奥运项目深受青少年喜爱。我们要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培养更多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和后备力量。”张欣介绍道,在原有的中国排球学院、中国棒球学院和中国柔道学院的基础上,去年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项目中心和协会合作共建中国板球学院,中国体育舞蹈学院和霹雳舞国家训练基地。国家霹雳舞队曾在巴黎奥运会前到天津体院集训,中国排球青少年集训队也常年落户天津体院,学校多名教师担任国家队教练员和科医人员,国字号学院的集成效应凸显,为竞技体育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上,张欣表示要牢牢抓住体医融合这个关键。“我们在体质健康、运动康复上有自身优势,接下来要进一步推动中西体结合,也就是体育、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我们与中医药大学、医科大学以及相关医疗机构已经签署合作协议,正在筹备建立康复中心和附属医院,针对全人群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和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服务。我们将把健康运动处方研制、老年人慢病防治的运动干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等作为主攻方向,将运动防治糖尿病等一系列前期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推广普及到大众健康领域。例如,今年我们将依托体卫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天津市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在亚健康检测、体质评估、代谢能力评估、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等方面形成一体化、个性化、精准化,推进体质健康服务信息共享。”
此外,学校还通过体质检测车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我们的体质检测车每年都会开到各个社区、企业和学校,为群众进行体质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和锻炼建议。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扩大服务范围,服务更多更广人群,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增添新动力。”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张欣认为,天津体育学院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对于传统专业,要进行巩固提级。“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例,体育老师不仅要传授运动技能,更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学生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思想。我们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让更多的课程贴近实践一线,让更多的优秀体育教师为学生授课指导,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在发展新兴专业方面,学校也在不断发力。“我们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休闲体育、流行舞、足球等新兴专业。这些专业围绕战略新兴产业,比如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专业,契合了国家文体旅融合发展的趋势,为开辟全民健康新路径,创新体育产业新业态增势赋能。足球专业则关乎三大球振兴,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通过设置这些新兴专业,来优化学科专业增量,形成新亮点。”
此外,学校还布局了前瞻性专业,如智能体育工程。“我们将人工智能引入体育领域,开拓人工智能在体育教学训练领域的应用场景。以中国排球学院为例,通过动作捕捉、测力、大数据等技术,将训练全程数据化,反馈指标全面化,过程调控精准化,为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教学训练效率和效果。今年,我们还计划发布天津青少年体质健康大模型,利用AI技术,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在体育科技方面,天津体育学院每年都有新进展。张欣介绍:“今年我们的科研经费翻了一番,MK体育官方网站在重大项目上也实现突破。学校将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字号学院和国家队基地的优势,有效整合科研资源,瞄准奥运项目,实施多学科交叉,打造科技保障力量,以有组织科研助力国家队科技攻关。今年,科技服务团队将深入国家男女排、国家棒球队等奥运备战队伍以及我市运动队,提供整体协同的科技攻关服务,将技战术分析、运动心理、运动营养、体能康复、训练调控等研究成果,有效转化到竞技体育主战场。通过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的积累,积极申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重点实验室、高端智库和体卫融合示范区,做大科研平台,做强科研团队,做优成果转化,以高水平体育科技自立自强赋能新质生产力。”
张欣表示,天津体育学院要擦亮女排精神这张思政名片。学校早在2020年就与市委宣传部、市体育局共同举办了“国家荣誉中国女排精神展”,吸引了100多万人次参观。“我们要将女排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让学生从体育精神中汲取力量,发挥体育的独特优势。作为国家级科普基地,在开展五省十城百校女排精神进校园的基础上,今年学校还将与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将女排精神展馆作为思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新担当。”
天津体育学院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尤其是在团泊健康城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利用区位优势,与静海区教育局合作开展多项工作。“作为体育学博士授权单位,去年我们又获得全国首批体育专业博士授权单位,同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这都是我们的人才资源优势。我们将为静海区打造体育特色校,建立实习基地,派师生去增强当地体育教学力量,开展体育教学改革研讨和师资培训。今年我们列了10项重点工作,并将与静海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希望能将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建设团泊健康城和体育强市中展现新作为。”
张欣最后表示:“天津体育学院将继续以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为己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天津乃至全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希望社会各界能继续关心和支持天津体育学院的发展。”(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