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螺旋、对角线型活动模式、手法治 疗技术和本体、皮肤等刺激组成。 主要包括: (1)91种基本运动模式 (2)5种手法治疗技术 (3)3大类本体、皮肤刺激
运动再学习方法由 7 部分组成,包括日 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功能 ——上肢功能 ——口面部功能 ——从仰卧到床边坐起 ——坐位平衡 ——站起与坐下 ——站立平衡 ——步行
——广义 使用电、光、声、磁、冷、热、水、 力等因子治疗疾病,MK体育官网入口恢复与重建功能。 运动疗法(主体)
物理治疗中使用器械、徒手手法操作或 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方式(主动或被动 运动等)的运动,使病人恢复全身或局部的 运动、感觉功能的训练方法。 包括: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呼吸 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易化技术、移 乘训练、步行训练等
2. 中枢神经病损后,难以产生主动运动, 在抑制了异常运动之后,要运用各种促 进技术进行促进,当出现运动后,要按 运动的发育程序从低级到高级进行促进 和训练,促使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
中心关键点(CKP):头和躯干 周围关键点(PKP):骨盆带和肩胛带 远端关键点(DKP):上肢和下肢
• 肩关节外展摆动: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 关节外展到活动受限处,屈肘90°,MK体育官网入口前臂 旋前。治疗师站在患侧,一手从肩部后方 穿过,固定肩胛骨,手指放在肩上,以防 耸肩的代偿作用。另一手托住肘部,并使 肩稍外旋和后伸,将肱骨在外展终点范围 内摆动。 • 作用:改善肩关节外展、 外旋活动度。
6、放松性运动 7、力量性运动 8、耐力性运动 9、局部运动和整体运动 10、徒手运动和器械运动
1、增强心肺功能 2、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3、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5、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偿能力
(五) 临床应用 1、神经系统疾病 2、运动器官疾病 3、内脏器官疾病 4、代谢障碍性疾病
关节功能训练技术 软组织牵伸技术 肌力、耐力训练技术 神经生理治疗技术 牵引疗法 步行训练
1.完全无运动,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 2.开始出现痉挛,因联合反应引起共同运 动,或出现极小的部分随意共同运动。 3.可随意控制共同运动,痉挛显著。 4.共同运动模式减弱,出现分离运动,痉 挛减轻。 5.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轻。 6.协调运动大致正常,痉挛基本消失。
1.早期介入 2.体位治疗 3.调整肌张力,促进正常运动。分五部分: 躯干控制,头部控制,中线趋向,姿势 变换(重心转移),肢体控制。
度到主动运动。 5.利用原始反射及平衡反应诱发运动 6.强调功能性运动训练
(3)临床应用 适应证:适用于任何因力学因素引 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禁忌证:关节肿胀、急性炎症,未愈 合的关节骨折,ROM已过度
• 肩关节分离牵引:患者取仰卧位,肩外展 约50°左右并内旋,将前臂支撑在治疗师 的身体侧方。治疗师一手托住上臂外侧面, 另一手四指放在腋窝下肱骨头内侧,拇指 放在腋前,向外侧持续推肱骨,然后放松, 重复3~5次。操作中要保持分离牵引力与 关节盂的治疗平面相垂直。 • 作用:治疗开始, 控制疼痛。
1. 通过对皮肤感受器及本体感受器施加不 同的刺激,对运动系统产生兴奋或抑制 性的影响。 2.运动功能训练应按发育顺序进行 (1)整体的发育顺序 (2)局部的发育顺序 屈 伸;内收 外展;尺偏 桡偏; 最后是旋转
(2)脊柱牵引的治疗作用 ——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松解软组织粘连,改善或恢 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 ——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 神经根受压
每一部分一般分4个步骤进行 ——功能动作分析 ——练习丧失的成分 ——练习功能动作 ——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牵引(traction)是应用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并将这一对 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或四肢 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 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列 线等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重点对象, 将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的基本 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肢体运 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中
神经发育疗法(NDT)共同特点: (2)治疗目的: 把治疗与功能活动特别是ADL 结合起来
神经发育疗法(NDT)共同特点: (4)治疗方法: 应用多种感觉刺激,重复强化 训练的重要 (5)工作方式: 强调早期、综合治疗;重视患 者和家属的主动参与
软瘫,无自主运动 出现痉挛和共同运动 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显著 屈曲模式 伸展模式 手钩状抓握,无随意伸展 Ⅳ期 出现分离运动,痉挛减轻 (1) 手触摸腰骶部 (1)坐位屈膝>90° (2) 上肢前屈90°,伸肘 (2)坐位,踝背伸 (3) 屈肘90°,前臂旋前、旋后 (4) 侧捏,拇指带动放松 (5) 手指小范围伸展
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Bobath夫妇创立 Bobath夫人是物理治疗师 Bobath先生是神经学专家
1. 中枢神经病损后,通常状态下不应出现 的异常姿势反射,由于失去控制而释放, 常表现为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干扰 了正常的运动,因此要用反射性抑制模 式(reflex inhibiting pattern, RIP)对其进 行抑制,否则正常运动难以发生。
分期 Ⅴ期 (1) (2) (3) (4) 上 肢 下 肢 完成更复杂的分离运动,痉挛明显减弱 双上肢外展90°,肘伸展,前臂旋前 双上肢上举过头,肘伸展 站立 伸肘位前臂旋前、旋后 (1) 髋伸展位屈膝 手出现柱状握,球状握,全指伸展 (2) 膝伸直,足稍向 前迈出,踝背伸 Ⅵ期 协调运动接近正常,痉挛基本消失 (1) 手能进行各种抓握 (1) 站立位,髋外展 (2) 全范围地伸指 (2) 坐位,髋内、外旋 (3) 可进行单个手指活动 (3) 坐位,踝内翻、外翻
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 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 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 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以Brunnstrom评定法为基础,发展出 Fugl-Meyer评定法及上田敏评定法。
1.心理治疗,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2. 利用各种感觉输入,如:听、视、触、本体感 觉,调整兴奋性,促进正常运动。 3. 按恢复过程分阶段训练:联合反应的应用;共 同运动的应用;从共同运动中分离出独立的运 动。
1.兴奋技术,提高肌张力 (1).快速刷拂 (2).轻敲皮肤 (3).快速冰刺激 (4).快速轻拉肌肉 (5).抗阻收缩 (6).轻叩肌腱或肌腹 (7).有力快速关节挤压
(1).轻慢刷拂 (2).轻微持续的关节挤压及负重 (3).缓慢持续牵拉 (4).中度温热刺激 (5).缓慢持续坚定的触摸
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是使病、伤、 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也是 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康复 治疗常与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 合进行。
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 ——物理疗法(PT)主体 3M ——作业疗法(OT) ——言语治疗(ST) ——心理治疗 ——康复工程 ——中国传统治疗 ——文体治疗、康复护理、社会服务
(2)临床应用 适应证:凡是由于软组织挛缩、粘连 或瘢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 缩短,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禁忌证:关节内或周围组织有炎症、 新近发生的骨折、肌肉韧带损伤、组织内 有血肿、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1个月 内,剧痛、严重的骨质疏松
通过刺激人体的本体感受器来动用最大数量 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进瘫痪肌肉收缩, 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 张力,缓解肌痉挛。 它以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运动发展为基础,其 特征是肢体和躯干的螺旋形和对角线主动、被 动、抗阻力运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 命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
(3)注意事项 ◆先评估 ◆保持舒适、放松体位,可先热疗 ◆牵伸力量的方向与挛缩的方向相反 ◆避免过度牵伸已长时间制动或不活动 的组织、肿胀的组织或肌力较弱的肌肉
(1)主动助力运动 ——肌力2级:徒手、悬吊 (2)主动运动 ——肌力3级 (3)抗阻力运动 ——肌力大于3级: 抗等张阻力运动:徒手、器械 抗等长阻力运动 等速运动 (4)电刺激、针灸等 ——肌力0级、1级
3、等长运动 4、等张运动 ——向心性 ——离心性 5、等速运动 Cyb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