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2025年上半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有效激发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核心动力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积极发展的态势,尤其在消费者更趋功能需要、取悦自我、彰显个性等购物动机迭代下,潮玩经济、茶饮消费、宠物经济、户外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迅速崛起,成为驱动市场活力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以情绪价值重塑线》潮玩周边热销、LABUBU全球爆火、WAKUKU现象级崛起……细数上半年哪个消费领域上榜热搜最多,潮玩IP当仁不让。
一只不到手掌大的小玩具,在情绪价值与治愈经济的加持下,正在撑起消费市场的新增长极,更凭借情绪价值重塑着线下商业生态。
“在Z世代主导消费潮流的当下,潮玩品牌以IP玩偶为核心,突破传统收藏属性,成为年轻群体构建身份认同的‘精神图腾’与‘社交纽带’。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头部品牌,通过IP符号构建圈层身份认同,推动年收入突破百亿元。”仲量联行中国区零售地产及消费研究负责人朱建辉如是说。
根据《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3年潮玩产业的市场总价值为600亿元左右,并在2026年达到1101亿元,预计增长率在20%以上。2022—2024年中国三大潮玩品牌收入呈增长态势。其中,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毛绒品类成为年度爆品,收入实现1289%的爆发式增长。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国内潮玩相关现存企业达2.23万家。从注册量来看,2021年以来,潮玩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呈明显上升态势,2024年注册量达9115家,同比增长30.18%。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4243家,其中前四月注册量3443家,同比增长42.33%。
潮玩IP不仅让消费市场热潮涌动,也正在重塑商场业态生态。以情绪价值驱动的潮玩品牌正逐步占据商场一层核心位置,成为流量新引擎,逐步刷新商场一层的业态矩阵,驱动品牌与商场共探“潮流一层”的新可能。
同时,头部品牌采用“核心辐射、梯度扩张”策略,在一线城市打造标杆门店,通过快闪、展览及IP联名等高话题度活动,带动标准化产品向新一线及潜力城市渗透,激活线家潮玩及杂货品牌门店。
朱建辉表示,潮玩经济的崛起不仅是消费需求的反映,更是品牌通过情绪治愈与社交共创重塑消费逻辑的体现。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潮玩品牌以原创IP、数字化运营、社群营销为优势,正加速海外拓展,实现从“Made in China”到“Brand from China”的升级,成为引领中国消费品牌国际化转型的先锋消费业态。
2月12日古茗在港交所敲钟,开盘首日市值突破230亿港元;3月3日蜜雪冰城正式登陆港交所,首日大涨超43%,市值超千亿港元;4月17日霸王茶姬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国新茶饮品牌,开盘大涨20.53%;5月8日沪上阿姨在港交所上市,MK体育开盘大涨68.49%,市值一度突破200亿港元……
2025年上半年,国内知名茶饮品牌先后在港交所、纽交所上市,在资本舞台上频现高光时刻的背后,是中国茶饮行业在消费迭代与国潮正盛的双重驱动下,正经历从产品创新到商业模式变革的深刻转型,践行“双循环”下全球化布局的商业雄心。
根据《时尚消费力洞察报告2025——潮流新时,消费新世》,中式茶饮以健康养生、跨界联名及中华文化为内核,构建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结,成为消费市场的情绪价值高地。在健康养生方面,MK体育满足消费者对自我健康管理的关注,契合“自我”情绪价值需求;在跨界联名方面,通过联动热门IP激发消费热情,营造社群互动话题;在文化输出方面,茶饮作为文化载体,助力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激荡文化自信共鸣。
茶饮品牌是国内购物中心近年来持续热门的业态,商业首层、地下、中高区、街区商业、社区底商都能见其身影。据仲量联行统计,在一二线城市优质零售地产单一购物中心中,茶饮类(含咖啡等现制饮品)品牌的店铺面积占商场总面积的比例普遍在1.5%~2.5%的范围。
与此同时,茶饮品牌也在更为积极地拓展下沉市场,精准适配县域消费场景,挖掘内需潜力。2022—2024年,茶饮品牌逐步加码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投资,下沉门店数占比逐年走高。尤其低客单品牌,其三四线城市以下的门店数量占比往往更高。根据上市公司年报,2024年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茶百道、霸王茶姬门店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分别为57.4%、51.4%、50.5%、44.9%、39.4%。
此外,以中国茶饮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正以文化自信重构全球消费格局。蜜雪冰城自2017年开始出海,已覆盖海外12个国家,海外门店数超过5000家,其还计划今年在巴西开设首家门店,首次落地南美。截至2024年,喜茶已在新加坡、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加拿大7个国家布局门店。其中,其在纽约已开8家店,全美一年新增22家。5月9日,霸王茶姬北美首店进驻美国洛杉矶的大型购物中心Westfield Century City。截至2024年年底,霸王茶姬在海外已布局156家门店,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其海外门店同店GMV增速已达46.9%。一系列品牌策略显示出中国茶饮品牌国际化之路的信心与前景。
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静指出,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消费品牌凭借技术创新、文化自信和数字化运营优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布局海外市场,从东南亚到欧美,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凸显了中国消费品牌的全球潜力。
近年来,宠物经济在“个体化”时代和单身经济中快速成长,作为“悦己消费”的典型,以“宠物”为核心的消费生态逆势崛起,消费需求已从基础食品向高端化、服务化延伸,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
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运行状况及消费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保持积极增长态势,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5928亿元,同比增长20.1%,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5万亿元。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宠物经济相关企业457.75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显著增长,2024年全年注册164.01万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67.16万家。从经营时间来看,超七成宠物经济相关企业成立在近三年,其中成立年限在1~3年的相关企业最多,占比44.86%。
在今年“6·18”,宠物消费再度交出亮眼成绩单。在淘宝天猫,宠物类目开售100分钟成交金额就超过去年首日全天,开售首小时653个宠物品牌成交翻倍,弗列加特、蓝氏、鲜朗等9个品牌跻身“千万俱乐部”,5个宠物主粮单品成交破千万元。在京东,“6·18”开门红28小时内,宠物业务成交用户同比增长23%,成交额实现同比翻倍增长的品牌超过500个,趋势商品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30%。在什么值得买平台“6·18”开门红期间,宠物服饰、宠物主粮、宠物驱虫、宠物营养、宠物零食GMV同比分别增长333.89%、175.86%、167.02%、100.97%和69.33%。
不仅线上成交火热,基于宠物经济的看好,全国多地也在探索“宠物友好型城市”建设,上海、南京、广州等先行者在宠物友好空间打造上的实践,正为商业消费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上海虹桥南丰城作为长宁区标杆宠物友好项目之一,以多场地联动为空间策略,聚合宠物品牌、公益机构及专业主理人等参与,凭借“宠物友好+亲子社交”双轨运营策略,串联端午、“六一”两大假期消费热潮,7天活动共吸引逾37万人次线下参与;南京景枫中心通过所有店铺对宠物开放、成立宠物满意中心等建设“宠物更友好商场”举措,周年庆单日客流超12万,销售额破1.5亿元;广州无限极广场依托白云新城高端社区,以“爽遛遛社区”概念吸引周边养宠家庭,带动租户入驻率提升30%……如上案例显示,宠物友好型商场的兴起,顺应年轻化养宠人群的情感需求,宠物服务类业态成为吸引客流、提升消费黏性的重要抓手。
仲量联行华东区研究部董事盛秀秀表示,宠物经济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且养宠人群逐渐年轻化,他们对宠物的关爱和消费意愿强烈,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宠物业态进入商业地产,以满足消费者对宠物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同时,宠物友好型商场已成为商业运营破局消费增量的有效尝试,越来越多的商场引入大量宠物服务类业态,收获爱宠类消费者青睐。
户外经济因健康生活方式与“山系社交”的兴起,成为消费市场新风口。仲量联行调研显示,2024年户外运动线%的占比成为核心驱动力。2025年一季度,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高达25.4%,带动相关品牌持续线下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户外经济热度攀升,在首店经济领域也有体现。3月27日,美国户外品牌格里高利(GREGORY)中国首家线下门店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启幕;5月6日,德国骑行与跑步服饰品牌GOREWEAR全球首家旗舰店在上海亮相;5月7日,国际高性能鞋服品牌霍伽(HOKA)全球首家品牌体验中心在上海新天地开业;6月16日,知名户外背包品牌小鹰(OSPREY)在中国的首家专卖店落户杭州in77;近日,日本高端性能户外品牌Goldwin在深圳万象城、沈阳万象城相继开出两家城市首店……
“首店+户外”的融合模式,既为品牌快速打开区域市场、建立消费者认知提供了高效渠道,也吸引更多年轻客群,提升商业空间的活力与黏性,成为推动城市消费扩容的重要引擎。
仲量联行上海商业地产部总监兼华东区零售地产部总监黄臻表示,户外运动凭借精神疗愈价值与社交传播属性,已深度融入现代生活方式,骑行、攀岩等垂类项目在社交媒体助推下不断细分。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变革持续重塑商业地产生态,敏锐捕捉户外经济风口,将城市自然景观、公共空间与零售场景创新融合,通过“场景+内容”深度运营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以优质产品吸引流量,以特色场景留存客群,成为解锁城市商业增长新动能的关键路径。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银发经济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柱。公开数据显示,至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预计达3.7亿,占总人口比重持续攀升。
当前,银发经济已从单一养老服务扩展为覆盖“衣食住行游购娱”的全消费生态,释放巨大市场潜力。《时尚消费力洞察报告2025——潮流新时,消费新世》研究显示,新银发族从“生存型养老”转向“享受型晚年”。2024年,康复护理、老年教育、医疗疗养等细分领域企业增速均超30%,养老服务相关企业增速也达24.4%。
其中,旅居养老成为银发经济的新亮点,契合老年群体“健康+休闲”的消费需求。数据显示,我国旅居康养行业参与人数从2017年的5026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9662万人次,呈现强劲增长态势。2020至2030年,旅居康养市场规模预计持续扩大,至2030年将达3147亿元,尽管期间增速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上扬。
“银发俱乐部”也展现出强劲动能,2019至2024年中国中老年消费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占消费总量比例从34.5%升至38.4%,反映出中老年消费从“生存型”向“品质型”的消费观念跃迁,成为拉动内需、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力量。
养老公寓作为银发经济核心领域,在城市更新浪潮推动下迎来变革,存量建筑改造而成的新型养老中心不断涌现,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朱建辉表示,银发经济的崛起反映了老年群体对健康与品质生活的追求,旅居康养、银发俱乐部及养老公寓等创新模式正推动康养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重塑消费格局。同时,养老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企业布局加速,细分赛道因精准对接老年群体多元需求(如康复护理的健康刚需、老年教育的精神诉求),成为资本与市场关注焦点,预示养老服务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趋势。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去了位于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展馆。伴随着春的脚步,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主办的2025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在这里举行,拉开了“金三银四”求职旺季的大幕。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各校也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春招市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