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体育-最专业体育运动服务平台

MK体育为焦头烂额的照护者搭把手 “喘息服务”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MK体育
关闭
MK体育为焦头烂额的照护者搭把手 “喘息服务”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8-09 点击数: 

  

MK体育为焦头烂额的照护者搭把手 “喘息服务”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清晨,武汉市汉兴街江汉里吉年颐悦中心,79岁的朱婆婆正在接受检查。这位失能失智的老人,一度让50多岁的女儿陷入两难:自己急需手术,母亲无人照料。直到8月初,为母亲办好1个月“喘息服务”,女儿心中的石头才落下地。

  朱婆婆女儿的困境绝非个例。术后老人急需专业护理,家人无能为力;子女想短期外出,高龄长辈无人照护让他们迟迟迈不开脚……类似场景在无数有老、有病、有失能成员的家庭中反复上演。如何为焦头烂额的照护者搭把手?如何为老人提供短暂有力的依靠?目前,我省武汉、十堰、襄阳、荆门等地正在探索一种名为“喘息服务”的模式,回应这些急迫而现实的照护需求。

  “姑娘当时急得跳脚!”78岁的郑婆婆忘不了肺癌手术后的窘境。家住老旧楼梯房五楼,老伴行动不便。儿女既要上班,又要两头奔波照料,疲惫不堪。术后康复更是难题:上下楼、换药、专业护理,样样难。

  “喘息服务”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在社区养老中心,热饭热菜准时送达,护理员协助擦洗换药;康复师为老伴缓解关节不适;工作人员见她状态差,还特意炖汤补充营养。“我坐着轮椅进的养老中心,回家时已能自己行走。”郑婆婆说,一个月的专业照护让她安稳度过康复关键期,也让疲惫的儿女得以喘息。

  “喘息服务”是指通过机构短期托养或上门照料,为家庭照护者提供几天至数月的替代支持。杭州、北京、南京等地曾试点政府购买服务。MK体育平台在湖北,一些养老机构近年来也面向有临时托养需求的老人(如术后短期照护、子女临时外出等)推出此类付费服务。

  因家中遭遇变故、儿子儿媳要处理,86岁的王奶奶被临时托养到荆门市东宝区第一福利院。她虽能自理,但有高血压、糖尿病,家人不放心让她独自在家。福利院工作人员带她认识同楼层老人,每天定时量血压、测血糖,鼓励她参加集体活动。在福利院过了十几天,跟儿子儿媳视频时,王奶奶直夸护理员周到,“过得挺好”。

  “喘息服务”在多地受欢迎,背后是严峻的老龄化现实。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湖北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4.8%。许多家庭囿于传统观念,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又深陷“上有老下有小”的照护重压,临时性照护缺口成为普遍痛点。

  “我们起初以为‘喘息服务’主要是解决老人几天的吃饭、洗澡问题,或者让家属能抽身办点事。” 最早在武汉试水的武汉吉年养老服务公司运营总监余永辉坦言,“实际运行下来发现,寻求‘喘息服务’的老人中,术后出院、急需专业康复护理的比例非常高,能占到六七成。家属最关心的不是‘有没有人看着’,而是‘护理得好不好’‘康复有没有效果’‘万一出事医疗有没有保障’。”这意味着,简单的“看护”远远不够,专业的医疗康复支持和安全保障体系才是“喘息服务”能否真正解忧的关键。

  余永辉介绍,为了达到专业性,他们开始借力外部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驻点服务,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指标;同时与三甲医院合作,搭建快速就医绿色通道,涵盖名医义诊、康复指导等。

  这种联动带来了实效。一位90岁老人中风后骨折,社区医生与康复团队联手制订方案,护理员、康复师、社工分工协作,身心兼顾。另一位失能失智老人假牙出血疼痛,合作医院迅速派车接诊,免去排队之苦。出院后,专业照护无缝衔接。

  护理质量是核心,标准化服务流程覆盖细节。“每周培训,每月考核,失误详细记录复盘。质量是硬杠杆,不能松懈。”一位护理员说。随着需求增长,服务也在优化,如在1—3个月服务周期基础上,新增针对重度失能老人的7—15天短期托养,让家属在小长假得以短暂抽身。

  尽管是“及时雨”,“喘息服务”的普及仍面临双重挑战:一是费用门槛,每月4000—5000元的费用,让不少普通家庭望而却步;二是人才短缺。

  “最难的是没人。”上述负责人直言,从业者数量少、年龄大,因工作强度大、社会认同感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年轻人普遍不愿入行。而行业内“挖角”更让竞争白热化。

  目前,机构尝试以更高薪酬吸引年轻人,同时引入辅助器具(如移位器、坐便器)等“科技帮手”,以减轻护理负担,化解尴尬。

  留住相关专业毕业并成长的年轻骨干,是稳定队伍的重要手段。22岁的杨意端曾在常青街吉年颐养中心实习,从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毕业后留任,如今已是照护部护理组长。

  “喘息服务”的痛点清晰可见,其社会价值也毋庸置疑。如何让它从“小众救急”走向“普惠可行”,真正成为支撑家庭养老的有力一环?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探索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目前,全国多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税等方式推进,还有的省份创设“时间银行”,鼓励志愿者加入。今年7月,针对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开始试点,“喘息服务”就在其中。目前,湖北正积极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将社区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增加薪酬,吸引年轻人入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湖北健康老龄研究院院长石智雷指出,“喘息服务”要实现长效发展,关键在于形成“家庭付费能力—政府补贴力度—市场供给意愿”的三角平衡。必须构建政府主导、机构参与、家庭支持的三方协同机制。他建议,将“喘息服务”明确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同时制定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通过制度化的安排确保服务的可持续性。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