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湾畔,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康复大学,破土而出,全速奔跑,向怀揣光亮的年轻人敞开门扉。
这所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中国残联等多部委与青岛市共同支持建设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刻回应着时代的核心命题:如何以康复之力擘画全民健康新图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运动损伤人群数量的增加,我国将面临巨大的康复需求。基于此,康复大学建设已连续列入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发展规划。
“康复这个词汇,微观上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学科专业概念,对照的是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康复医学是追求最佳的医疗结局。MK体育平台康复大学中的康复二字,具有健康复兴、健康促进的意思。”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董尔丹提到。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正开创性地织就一张“康复+”的学科之网,将医学、理学、工学等六大学科门类深度链接。
在ICF国际功能分类理论的引领下,康复治疗技术、生命与健康科学、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中医与传统康复、人口与社会康复五大专业集群齐头并进。今年,预计400名本科生将从全国七省汇聚于斯。招生专业为临床医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物理治疗(肌骨康复方向)、康复作业治疗、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机器人方向)、生物信息学(智能计算方向)、神经科学、智能医学工程。其中,新增的智能医学工程、神经科学等前沿专业备受青睐。
今年5月,康复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院长刘健康当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的喜讯,为校园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位在“线粒体稳态调控与衰老机制”领域取得关键突破的学者,成为全球该领域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他的成就,恰是康复大学强大师资阵容的一个缩影:在专任教师团队中,博士学位占比100%。更令人瞩目的是,院士、国家杰青和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占比五分之一以上,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
创新的种子,正在这里萌蘖、拔节。学校引进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谢胜泉教授,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才藤荣一教授等担任学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走进该校的山东省神经康复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围绕神经康复、智能康复等前沿领域展开攻关的身影,无声诉说着此间创新的热度。仅2024年,学校就新增科研项目144项,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670篇,署名论文总量更是突破千篇大关。
站在康复大学创新大厦凭栏远眺,青岛高新区集聚1000余家生命健康领域企业的产业带映入视野。康复大学与海尔、海信、崂山实验室等巨头已开展了20余场深度对接,目标直指康复领域的“卡脖子”痛点。“我们不仅追求‘从0到1’的源头创新,更要实现‘从1到10再到100’的产业化跨越。”产学研负责人的话语里,透着实干与闯劲。
众多生命健康企业在四周不断簇拥、生长,康复大学正精心构建一个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活力生态圈。该校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国内外顶尖学校及科研院所新近签署的战略协议,为学子们的成长和科研开拓了更宏阔的天地。今年2月,全体本科生分赴山东大学、MK体育平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日本藤田医科大学、华大基因等国内外顶尖机构访学,在真实专业的场景中打磨技艺,厚积经验。
“有人曾问我,高考639分为什么选择这里?现在,我可以笃定地回答:这是我做过最值得的决定。”临床医学专业的李玉华道出了首届学子的心声。在这里,她享受着1︰1专属导师制的贴心培养。学习方面,有北京大学整建制教学团队来校授课,引领她在专业的峰巅攀登;生活方面,导师如家人般关心着她的日常点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她大学生活最缤纷的片段。
“三制三化三融合”的创新培养体系,让青春的梦想初露锋芒。入学仅半年,学子们首战202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举斩获国际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联培研究生张文斌在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大会上捧回优秀论文特等奖;在“书院制”的管理模式下,不同专业背景的年轻人碰撞出奇妙的创新火花;每月多场高水平学术报告,让最新锐的行业科技在校园触手可及。
黄海潮涌,激荡着康复大学奔涌向前的足音。当落日的余晖为康复大学图书馆的玻璃镀上温润的金边,映照着学子伏案研读的身形,仿若破晓的启明星——这些年轻的光芒,正承载时代使命,积蓄科研力量,终将汇成照亮“健康中国”的璀璨星河。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