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凌晨,美国网球公开赛官方宣布,中国选手郑钦文将缺席2025年8月24日至9月7日举行的赛事。这是她首次缺席大满贯比赛,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郑钦文在社交媒体上透露,由于右肘关节疼痛,她将接受关节镜微创手术,这让许多球迷对她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她还能重返赛场吗?她的运动能力会受到影响吗?
其实,郑钦文面临的这一顽固疼痛,正是许多运动员和普通人都可能遭遇的“网球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关节骨病外科主任林荔军提醒大家,网球肘的根本原因在于肌腱的慢性劳损,而不仅仅是“肘关节发炎”。
网球肘的本质是肱骨外上髁炎,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肘部外侧的肌腱附着点,因重复的运动或日常活动导致微小损伤,从而引发无菌性炎症。林主任指出,这种炎症会使得肌腱逐渐变脆,甚至退化,最终导致一动就痛。常见症状包括手肘外侧酸胀,提重物、拧毛巾时疼痛加剧,严重时甚至连端水杯都成问题。
郑钦文为何选择手术?这是因为运动员的痛苦与普通人不同。郑钦文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她一直受到右肘疼痛的困扰,尽管采取了多种干预措施,但疼痛始终没有消失。林主任解释,实际上,网球肘患者中有80%的人无需手术,早期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肌腱微小撕裂后,通常可以通过针灸、冲击波等保守治疗来消炎和缓解疼痛。然而,运动员的肌腱承受着超乎寻常的重复应力,损伤进展速度更快,可能直接导致肌腱变性甚至撕裂。带痛训练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加重损伤。
关节镜微创手术的好处在于,它能够精准清除关节的炎症组织,并修复撕裂的肌腱,手术时间一般在20到30分钟,术后大约6周就可以逐步恢复训练。这种方法对于急需重返赛场的运动员来说,是更为理想的选择。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手术通常是最后的选择,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
然而,网球肘并不仅限于运动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也可能导致网球肘的发生。林主任在门诊中遇到的患者包括那些在厨房里反复切菜的厨师、长期抱孩子的家庭主妇,以及在健身时姿势不当的健身爱好者。他们都可能因为前臂肌肉的持续劳损而中招。
一位知名的健身爱好者因网球肘痛苦不堪,甚至因此抑郁。他多次注射封闭针,结果导致局部肌肉萎缩,疼痛却依然没有缓解。林主任强调,封闭针只能短期消炎,频繁使用会让肌腱变脆,反而加重损伤。MK体育
不盲目“忍痛训练”。当手肘发力时出现疼痛,说明肌腱已经发出警报,此时应立即降低训练强度。适度刺激才能让肌肉变强,而不是硬扛。
不依赖“封闭针止痛”。虽然封闭针能暂时缓解疼痛,但无法修复肌腱损伤,建议轻度疼痛时采取冷敷和休息,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不忽视“日常发力姿势”。在提重物时应尽量用手臂带动,而非单靠手腕发力,拧毛巾时可用手掌托住两端,减少肘部的压力。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的人,建议每30分钟停下来活动手腕,做一些放松的动作。
保护肌腱,从每一次发力开始。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科学合理的训练和日常活动方式都至关重要。希望郑钦文能够早日康复,重返赛场,也希望所有人都能注意预防网球肘,MK体育让自己的运动与生活更加健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